日期:2025-07-25 11:49:02
马红薇,主任医师。擅长针药结合治疗乳腺结节,甲状腺结节,高血压、高血脂,脂肪肝,胆囊炎,反流性食管炎,萎缩性胃炎,糖尿病、代谢类疾病,肥胖症,肿瘤及放化疗后综合调理。
出诊时间:周四下午、周六全天
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红薇主任讲述: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“胃脘痛”、“痞满”、“嘈杂”、“呃逆”、“纳呆”等范畴。其核心病机是本虚标实,即以脾胃虚弱(气阴两虚)为本,气滞、血瘀、湿热、痰浊等为标,且病程较长,往往虚实夹杂。
马红薇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: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位置主要在胃与脾、肝、肾关系密切;脾与胃相表,共主运化;肝主疏泄,调畅气机,助脾胃运化;肝气郁结则犯胃;肾为先天之本,脾阳需肾阳温煦;久病及肾,肾阳不足不能滋养胃阴。总结出萎缩性胃炎的病性特点,具体如下:
1. 本虚标实:脾胃虚弱(气阴两虚)惯常始终,常夹有气滞、血瘀、湿热、痰浊等实邪。
2. 虚实夹杂:病情反复,常表现为虚中夹实、寒热错杂(如脾胃虚寒夹湿热)。
3. 缠绵难愈:病程长,易反复,符合“久病多虚”、“久病多瘀”的特点。
4. 有癌变倾向(“胃痞”、“恶变”):长期脾胃虚弱,气血瘀滞、痰瘀互结导致“癓瘕”(包括胃癌)的重要病理基础。
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改善症状、降低癌变分险。根据中医辨证,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用药调理:
1. 针对根本:这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与关键。补益脾胃之气,恢复其运化功能;滋养胃腑之阴,濡养胃络。常用健脾益气(常用药:太子参、党参,山药,黄芪等)、益气养阴(常用药:麦冬、石斛、玉竹、生地等)。
2. 针对气滞(肝胃不和):缓解胀满疼痛、嗳气呃逆等症状。常用药:柴胡、枳壳、香附、佛手、陈皮、苏梗、玫瑰花等。
3. 针对血瘀: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,促进修复,预防肠化、异型增生及癌变。常用药:丹参、三七、当归、赤芍、川芎、桃仁、红花、莪术、五灵脂、蒲黄等。
4. 针对湿热/痰热/痰浊:清除中焦壅滞之邪。常用药:黄连、黄芩、栀子(清热);半夏、陈皮、厚朴、藿香、佩兰(化湿化痰);茯苓、薏苡仁(健脾渗湿)。
5. 针对寒热错杂证(如脾胃虚寒兼有湿热):这是萎缩性胃炎中非常常见的证型。常用药:半夏、干姜(辛温散寒开结);黄芩、黄连(苦寒清热燥湿);人参、甘草、大枣(补益脾胃)。
马红薇主任建议:平素规律进食,食清淡易消化,戒烟限酒(最好戒酒)。保证优质蛋白、维生素、矿物质摄入。可适当食用山药、小米、红枣、薏苡仁、猴头菇、银耳等健脾养胃之品。忌暴饮暴食、饥饱无常。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过度焦虑、抑郁、恼怒。学会减压,培养兴趣爱好。保证充足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。注意腹部保暖,适度运动。
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其核心在于:辨证论治,抓住本虚标实、气阴两虚、久病多瘀的关键病机,坚持健脾益气养阴固本,理气活血化瘀清热祛湿祛邪治标的治疗原则,并极其重视生活调养。这是一个需要医患密切配合、长期坚持的过程,目标不仅是缓解症状,更在于改善胃黏膜状态,促进康复,降低癌变风险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申宝策略-线上配资网-配资交易平台-股市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